缩短污泥培养调试周期
好氧段活性污泥培养
常规好氧段活性污泥的培养方法,主要有接种培养法和自然培养法。
自然培养
利用污水现有的少量微生物,逐渐繁殖的过程。这种方法适合于污水浓度较高、**物浓度较高、气候比较温和的条件下。必要时,可在培养初期投入少量的河道或化粪池底泥。
自然培养又可以有以下几种具体方法:
1.间歇培养
将污水引入曝气池后暂停进水,开始闷曝(只曝气不进水的)。闷曝2-3天后,停止曝气,静沉1-1.5小时。然后再进入部分新鲜污水(水量约占池容的1/5 )。以后循环进行闷曝、静沉和进水三个过程,但每次进水量比上次有所增加,每次闷曝时间比上次缩短。
当污水温度为15-20℃时,经过15天左右,就可使曝气池中的污泥浓度**过1g/L,混合液的污泥沉降比达到15%~20%。此时可停止闷曝,连续进水连续曝气,并开始污泥回流。较初的回流比应当小些,可以控制在25% , 随着污泥浓度的升高,逐渐将回流比提高到设计值。
2.连续培养
污水直接通过活性污泥系统的曝气池和二沉池,连续进水和出水。二沉池不排放剩余污泥,全部回流曝气池,直到混合液的污泥浓度达到设计值为止。
具体做法有以下两种:
低负荷连续培养:将曝气池注满污水后,停止进水,闷曝1~2天。然后连续进水连续曝气(进水量控制在设计水量的1/2或更低),不排泥也不回流。等曝气池形成絮体,二沉池有污泥沉淀时,开始以低回流比(25%左右)回流污泥。当混合液污泥浓度**过1g/L后,开始以设计回流比回流污泥。当混合液污泥浓度接近设计值时,可根据具体情况适量排放剩余污泥。
高负荷连续培养:将曝气池注满污水后,停止进水,闷曝1~2天。然后按设计流量连续进水连续曝气,等曝气池形成污泥絮体,二沉池中有污泥沉淀时,开始以低回流比(25%左右)回流污泥。当混合液污泥浓度接近设计值时,再可根据具体情况适量排放剩余污泥。